8月24日上午9點,托克托發電公司供熱首站所有人的目光都鎖定在一臺重達六十八噸的熱網加熱器上。當天,它將穿過供熱首站十八米吊裝口,在狹窄空間里完成一場“高空精準著陸”。
熱網加熱器是供熱系統的核心設備,與1、2號機組供熱改造同步進行。
“所有人注意!最后一次檢查鋼絲繩吊點、吊車制動情況!”
托克托發電公司供熱小組組長喬文藝的聲音傳遍全場,他在大型吊裝設備之間來回檢查,安全帽下因常年戶外作業而曬得黑紅的臉龐上掛滿了汗珠。此刻,一臺六百五十噸主吊車早已就位,吊臂高高揚起、蓄勢待發;兩臺三百噸輔助吊車則在一旁等候,隨時準備開展工作。
“咱們這次吊裝作業,設備重六十八噸,起吊高度十八米,難度比較大。各位要盯緊現場,統一聽從起重指揮命令,監護人員發現異常,立刻停止作業,絕對不能強行起吊!”喬文藝不斷叮囑著現場作業人員。
若供熱首站尚未搭建頂棚,吊車大臂可直接舒展,將加熱器穩穩吊起并精準落至工位。這般操作,一般來說只是常規吊裝。但現實情況是,這座供熱首站已封頂運行兩年。為此,施工團隊另辟蹊徑,在墻體上破開一個吊裝口,由此展開一場精細操作:主吊負責將加熱器的一端送入吊裝口搭在預設軌道上,然后輔吊受力讓另一端保持平衡;待兩端初步就位后,再通過牽引裝置將加熱器橫向平移推進。最終加熱器整體完全落至地面承力點,各部位受力均勻穩定后,輔吊松繩撤出。如此環環相扣的協同作業,才是本次吊裝任務真正的挑戰所在。
供熱小組組員李欣手里攥著吊裝方案,眼睛緊緊盯著正在試車的吊車大臂,前半個月里,他們反復模擬了二十多次吊裝流程,從六百五十噸主吊的站位到三百噸輔吊的角度,每個數據都刻在腦子里,可真到了正式吊裝這一天,心還是懸到了嗓子眼。
“各崗位注意!核對起重機參數,起吊!”
隨著起重指揮的哨音響起,主吊的鋼絲繩緩緩繃緊,汽車吊發動機的轟鳴聲與尖銳的哨聲交織,在場人員不約而同屏住呼吸,目光追隨著逐漸升空的“龐然大物”來到了吊裝口的位置。
“主吊鋼絲繩張力正常!輔吊準備接位!”
“主吊穩住,安全繩拉緊,輔吊完全受力后匯報情況!”對講機里起重指揮的聲音沉穩渾厚。
操作室里,主吊司機握著操縱桿,緊盯儀表盤跳動的數字,每一次微調都如在針尖上找平衡;地面上,施工人員攥著安全繩,細微調整力度,一松一緊之間掌握微妙平衡。
當加熱器一頭完全進入軌道、另一頭被輔吊吊穩后,主吊緩緩松繩退出。
“水平拖曳!手拉葫蘆同步發力!”四名隊員上前,“嘩啦啦”的鏈條聲中,帶輪托盤載著加熱器沿軌道緩緩移動,一點點靠近安裝基座。
從設備起吊的那一刻算起,三個小時悄然流逝。然而現場沒有一個人喊累,即便口干舌燥,大家喝水也只是匆匆幾口,便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整個現場被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氛圍緊緊包裹著,每個人的眼神專注而堅定,手中的動作一刻也不停歇。
時間來到下午13點。
“加熱器到位!”隨著起重指揮的呼喊,現場先是短暫地安靜了一瞬,緊接著,如雷般的掌聲驟然爆發,這掌聲是對團隊努力與協作的肯定,也是對成功完成這一關鍵步驟的歡呼。
李欣一屁股坐在地上,汗水在他后背洇出一片大大的痕跡。他望著那已經就位、穩穩當當的設備,眼中滿是自豪與欣慰。
“有了這次經驗,下一臺吊裝心里就更有底了!”他興奮地說道,話語中充滿了信心。
微風輕輕拂過熱鬧的工地,帶著幾分初秋的涼爽。喬文藝拍了拍李欣的肩膀,笑著說道:“咱們加油干,讓大家暖暖和和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