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啟,盛夏的余溫仍未褪去,保電工作已進入決勝期。張家口發電公司的干渣庫內熱浪翻滾,巨大的脫水倉靜靜矗立,泛著銀灰色的金屬光澤。三天前,一期干渣二號脫水倉淅水板全部更換完畢,系統進入最為關鍵的試運行階段。
“反沖洗壓力異常,請立即檢查!”電話另一邊傳來運行人員的試運反饋。水工設備班班長李瑋崑眉頭緊鎖,翻看著手中的設備運行記錄。“反沖洗水泵昨天剛剛試運過,一切正常,應該不是水泵的問題。”李瑋昆一邊思考著,目光投向了半空中的八根反沖洗管道。“小王,”他聲音沉著卻語速加快,“去高位作業區排查沖洗管道,每一處接口、每一個閥門狀態務必確認到位!”他深知,保電期間任何細微波動都可能潛伏風險,必須第一時間研判處置。
王超應聲而動,穿戴安全帶、連接緩沖包一氣呵成,穩步攀上高空作業區。他目光如炬,排查管道漏點、確認壓力表狀態、檢驗法蘭螺栓緊固程度……一滴滴汗珠從安全帽檐下滲出,在烈日的照射下晶瑩剔透。“再把三臺反沖洗泵打開試一下!”幾分鐘后,平臺上方傳來王超清晰洪亮的聲音。清澈的水柱從全新的管道噴涌而出,“管道通暢,壓力已恢復穩定,一切正常!”王超安全返回,匯報情況。
原來,此次“異常”是系統自適應調節中的正常波動。雖是虛驚一場,但現場無人松懈。脫水倉反沖洗管道是干渣處理系統的“動脈血管”,暢通與否直接關系到除灰系統的穩定,八根管道位于脫水倉十余米的高空處,作業空間極為狹窄,即便不是應急搶險,日常維護也同樣考驗著檢修團隊的技術功底與責任擔當。
此前,班組便組織骨干力量對關鍵設備開展了全面巡查,有著三十多年工齡的老師傅李和玉帶著青年員工王超,從管道焊點到法蘭接口,逐一排查隱患,更在模擬突發狀況時開展“實戰培訓”。他們用汗水和責任編織的防線,為圓滿完成此次保電任務增添了堅實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