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最后一名員工定崗,歷時一年兩個月,續存67年的大唐衡陽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衡水公司)改稱耒陽發電公司水電生產與協調管理部。
“衡水公司改革圓滿結束,無論是回歸本部,還是留駐原崗位,衡水公司的同志們都表現得非常不錯!”,2025年國慶過后,耒陽發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吳增金一句總結性評語,讓關心此事的人們,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了這個注定要在耒電、在衡水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改革時段。
破釜沉舟 雄關漫道真如鐵
改革從來不易!從人員確定、崗位匹配、績效分配到業務培訓、食宿安排,一次次方案解讀,一次次走訪釋疑,一次次細微調整,大量工作繁瑣細致而謹慎,改革在人心牽動中,一步步公開、有序、穩妥推進。
回顧整個過程,一位深度參與其中的人資工作人員轉述他工作中發生的一個小故事。一位職工一家三代都是衡水公司人,爺爺從1958年白漁潭電站(衡水公司前身)建成投產起就沒離開過這方熱土。人資上門做工作,這位即將轉崗遠赴耒陽的職工始終心有情緒,不愿認可。一旁的爺爺“啪”的一下,拐杖就打了上來,“背井離鄉怕啥?從頭學起、苦點累點怕啥?老子當年從鄉下到衡水,不一樣是離開父母離開家?不一樣是啥都不懂從頭學?你們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現在有上級管,有新地方去,只要肯學肯干,在哪里不能活出個人樣來?”
老爺子的一拐杖,打醒了這位職工,也打醒了所有的衡水公司的人。
2025年6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連續三輪、跨時一年兩個月不斷深化推進的改革中,除9名職工按照規定享受政策內退之外,其余一共39名原衡水職工全部踏上新的崗位,衡水公司“部門化”改革最終畫上圓滿句號。
重新起航 而今邁步從頭越
為確保衡水公司改革真正達到“既要保證企業優化人力資源、實現扭虧增盈,又要滿足職工人盡其才、各盡其用、努力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要求,耒電公司在改革前后都做足了“功課”。
2024年6月27日,首批以行政管理崗位為主的15名職工回歸耒陽公司本部,“落戶”辦公室、人資、財務、計劃營銷、規劃發展等部門。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的他們,很快就憑借過硬的業務素養、踏實的工作作風、勤勉的學習態度適應了新的崗位,也得到了一致認可。至今短短不過一年時間,他們或是在新能源建設中主動擔當、甘于吃苦,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或是在電量營銷崗位迅速上手,加班加點,挑起了大梁,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因為表現突出被提拔至中層管理崗位。
15名先行者在新的崗位上實現了職業生涯的完美蛻變,也給后續改革樹起了榜樣。2025年6月,衡水公司改革沖刺收官,以生產系統為主的23名職工充實至本部設備部與維護部。他們中有年過五旬甚至即將退休的老師傅,也有三十不到充滿活力的新生力量。設備與維護兩部門負責人說道,“不論是原衡水中層轉至普通班員的職工,還是手握研究生學歷埋頭班組從頭學的職工,都能接受崗位安排、業務培訓、績效方案以及日常關心關愛。從水電到火電,老師傅在短短兩個月里,已經在班組里贏得了好口碑,有的甚至老驥伏櫪開啟了考證上崗之旅。而幾位年輕人已經在新崗位立足開始發揮作用,有的還在逐漸適應之中,還有的則做好了職業生涯的規劃,制定了發展目標。”
相較回歸本部,最終留駐水電生產與協調管理部的27名職工,才真正體現出了改革的成效。
檢修維護人員減少近一半,其間歷經三輪優中選優的競爭上崗。改革后擔任水電生產與協調管理部主任并兼任支部書記的周峰對此坦言,“我們嚴格執行上級公司水電改革方案,并結合衡水實際情況設定了人員崗位,通過一體化管理模式、遠程指揮、統籌安排等方式,將安全生產、物資采購、檢修維護等全部納入公司統一管理范疇,為機組的安全生產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