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經專家評審和公示,中國大唐共有5項技術裝備入選,一起來看。
基于軟巖地下儲氣庫的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自大唐中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啟動以來,中寧公司組織中鐵設計、武漢巖土所、科研總院、中儲國能等聯合研發單位,梳理總結項目創新性和示范意義,聚焦軟巖地質條件下的技術瓶頸,從軟巖地質條件下內襯硐庫地下儲氣技術研發和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集成兩個方面攻關,研制出《基于軟巖地下儲氣庫的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通過選址調研、試驗論證與工程實踐,項目破解了高壓地下儲氣庫在軟巖環境下的技術難題,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適用于我國廣大區域地質條件的壓縮空氣儲能人工地下儲氣系統解決方案,不僅破解了軟巖地質儲氣難題,更拓展了深地空間氣體存儲的應用場景,為天然氣、氫氣等能源氣體存儲提供了新思路,推動地下儲氣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際價值。
綠電制氫耦合煤化工一體化能量管控系統

由大唐科技創新公司自主研發的“綠電制氫耦合煤化工一體化能量管控平臺”,是國內首臺(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同類系統。該平臺有效攻克了風光出力波動與制氫連續生產需求難以匹配、多能耦合系統跨時間尺度調控困難等關鍵技術難題。平臺集成了“風光氫儲”優化調度、功率實時平衡控制、電解槽柔性群控及智能啟停規劃等核心功能,實現了風光發電與制氫、儲能的高效協同運行,為高比例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
作為國內首個“風光氫儲”一體化能量管控平臺,曾榮獲“2025年河北省企業典型創新案例”,并成功應用于大唐多倫15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截至2025年6月,該項目制氫用電量累計5106萬千瓦時,綠氫制備967萬標方,增產甲醇4029噸。這一研發成果不僅為多倫項目強力賦能,更填補了行業空白——為綠電制氫耦合煤化工領域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與可復制技術模式,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中國大唐科技創新的新動能。
5300米級超高海拔風電機組

大唐八宿風電項目是目前世界在役最高海拔、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項目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場區平均海拔5050米,最高海拔5200米,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項目于2024年10月并網發電。
自項目啟動以來,大唐西藏公司充分發揮業主單位牽頭作用,聯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設備制造商和科研院所,針對超高海拔地區低空氣密度、復雜風況和極端氣候等條件以及挑戰,聯合開展風電創新技術攻關,進一步優化設計風機冷卻、潤滑、液壓系統,成功研制應用5300米級超高海拔大容量風電機組。該項目有效解決了機組在高海拔地區推力下降、葉片失速等問題,成功突破了低溫適應性、電氣安全等技術瓶頸,填補了行業在超高海拔環境下耐低溫、防雷擊、高效散熱和電氣絕緣性方面的空白,顯著提升了機組在極端環境下的運行效率與安全性,成功構建完整的超高海拔風電機組自主研發體系,推動了風電技術向更高水平邁進。
20MWth化學鏈燃燒發電成套裝備

“20MWth化學鏈燃燒發電成套裝備”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化學鏈燃燒發電關鍵技術及工程示范”開展設計制造。該項目由環境公司牽頭,聯合科創公司、江西分公司、東方鍋爐、清華大學等10余家頂尖高校及龍頭企業,組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驗證”全鏈條創新團隊,并在大唐撫州電廠開展示范工程建設。該項目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首臺20MWth煤/生物質化學鏈燃燒發電工業示范,進行全鏈條系統化建設,突破化學鏈燃燒工業放大難題,填補國際上化學鏈燃燒發電的技術空白。
該裝置綠色低碳效益顯著,相較當前CCUS技術300元/噸的碳捕集成本直降50%。裝置投運后,年捕集高純度CO?約3.5萬噸,能廣泛應用于工業增采、食品加工、化工合成等領域,助力構建跨行業低碳產業鏈,為全國碳交易市場提供核心資源支撐。
面向新一代煤電的深度調峰逆噴式多級預熱高效燃燒裝備

大唐科研總院華北院與中國煤科北京天地融創聯合攻關的“面向新一代煤電的深度調峰逆噴式多級預熱高效燃燒裝備”,集多種先進穩燃機理于一體,從燃燒組織根源上重構了煤粉預熱路徑,極大增強了煤粉在超低負荷下的穩燃能力和燃盡特性,成功構建了滿足煤電機組超低負荷穩定運行要求的靈活高效多級預熱燃燒技術體系。其突出優勢在于,可在常規煤粉鍋爐現有現場空間條件下便捷安裝,完全滿足系統及設備布置要求,實現機組深度調峰工況下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經濟效益顯著。
該首臺(套)裝備的研發與應用為解決燃煤機組低負荷穩燃能力差、調峰能耗高等關鍵難題,提供了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案與裝備選擇,對我國煤電的清潔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義。